各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獲得更多公眾肯定
發布人:admin發布日期:2018-12-11 瀏覽量:次
2017年我國31個省區市(不含港澳臺地區)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均高于70分;在東、中、西和東北四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得分較高,東北和中部相對較低,但均高于76分,區域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相差0.69分……近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17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下稱《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四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差別不大,同比去年均有提升。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的高低能很好地動態反映該地區知識產權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程度。”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許春明表示,四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的提升,充分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在整體上滿足了社會公眾的期望,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可及性和持續性。
結合實際開展工作
眼鏡產品的外觀設計在兩個月內就面臨更新換代,如果遭遇侵權,企業往往來不及維權就被新的設計取代,制約了丹陽眼鏡行業的發展。知識產權快速維權工作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1年前中國鎮江丹陽(眼鏡)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成立之時,萬新光學集團知識產權部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去年,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接到佳沛澤普水果(上海)有限公司(下稱佳沛上海公司)的商標侵權舉報,立即會同浦東公安部門前往縝密偵(調)查、并邀請檢察院提前介入行刑銜接,聯合開展協同專項執法行動,連續掃除上海市9處銷售假冒新西蘭“ZESPRI”等進口品牌水果、假冒注冊商標標識窩點。“我們希望長期植根于中國市場,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的快速響應增強了我們在上海投資的信心。”事務總監荷莉·布朗感慨道。
由于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快速、高效等優勢,更多的創新主體對于我國各地方政府開展的這一保護方式寄予厚望。2017年,我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量6.7萬件,同比增近四成;共辦理商標監管執法案件3.0130萬件,案值3.65億元,罰沒金額4.7億元;版權部門查處侵權盜版案件3100余件,收繳盜版制品605萬件;海關查獲進出口侵權貨物1.92萬批次,涉及侵權貨物4095萬件,案值1.82億元。
在這一層面,我國各地紛紛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審理了共享單車、無人機等一批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專利權糾紛案件,有效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全年進駐京交會、文博會、科博會等大型展會32個,出動專利執法人員約600人次,處理專利案件144件,有效維護了展會知識產權秩序。上海市建立了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持續加大專利行政保護力度,深化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試點,推動建立展會、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長效保護機制。湖南省知識產權局與長沙海關建立了進出口環節專利保護協作機制,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建立了跨區域專利協作執法和聯合執法機制,進一步加強了電商領域專利執法維權協作。
“我國各地各級政府應該清醒地認識并理解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日益增長的期望,應不斷地落實政府的主體責任,優化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滿足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期望,提高社會滿意度和可及性,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許春明表示。
強化保護助力經濟
知識產權保護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調查報告》顯示,按照2016年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和各省區市人均GDP數據,高于全國人均GDP組的11個省區市中,北京、內蒙古、重慶、江蘇的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許春明介紹,有研究表明,知識產權保護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呈U型關系,當經濟發展水平超過某一臨界點,知識產權保護能促進經濟發展,顯然,我國已經大大超過了該臨界點。因此,在理論上,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期望值越高,政府和市場主體對知識產權保護越重視。高人均GDP組的最高滿意度和最低滿意度之間的分差較小,具有收斂性,反映了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普遍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而低人均GDP組的最高滿意度和最低滿意度之間的分差較大,具有離散性,反映了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仍有差異性。
在適應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方面,我國一些區域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也各具特色。201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共同簽署了《關于知識產權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會商議定書》,“一局三地”將在構建知識產權一體化保護體系方面展開合作,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河北設立中國知識產權執法(華北)調度中心,統籌調度華北地區知識產權跨區域侵權案件的執法協作,快速調處京津冀重點行業知識產權重大案件。2017年11月,泛珠三角區域各方代表簽署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協議》,各方將在引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降低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層面展開合作。在剛剛過去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滬蘇浙皖四地聯合簽署了《長三角地區知識產權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根據該協議,四地將通過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協作、健全區域內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街接機制、建立形成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協作機制,構建長三角地區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我們也應注意到,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具有知識產權保護實際水平與公眾對此期望值的兩個變量,評價結果具有一定主觀性。”許春明同時表示,經濟發達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期望值普遍較高,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期望值相對較低,相同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滿意度反而更高,而時間序列的縱向比較更能看出我國各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獲得的認可以及在激勵創新創業、提高經濟競爭力中所發揮的重要支撐作用。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的高低能很好地動態反映該地區知識產權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程度。”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許春明表示,四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的提升,充分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在整體上滿足了社會公眾的期望,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可及性和持續性。
結合實際開展工作
眼鏡產品的外觀設計在兩個月內就面臨更新換代,如果遭遇侵權,企業往往來不及維權就被新的設計取代,制約了丹陽眼鏡行業的發展。知識產權快速維權工作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1年前中國鎮江丹陽(眼鏡)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成立之時,萬新光學集團知識產權部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去年,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接到佳沛澤普水果(上海)有限公司(下稱佳沛上海公司)的商標侵權舉報,立即會同浦東公安部門前往縝密偵(調)查、并邀請檢察院提前介入行刑銜接,聯合開展協同專項執法行動,連續掃除上海市9處銷售假冒新西蘭“ZESPRI”等進口品牌水果、假冒注冊商標標識窩點。“我們希望長期植根于中國市場,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的快速響應增強了我們在上海投資的信心。”事務總監荷莉·布朗感慨道。
由于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的快速、高效等優勢,更多的創新主體對于我國各地方政府開展的這一保護方式寄予厚望。2017年,我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量6.7萬件,同比增近四成;共辦理商標監管執法案件3.0130萬件,案值3.65億元,罰沒金額4.7億元;版權部門查處侵權盜版案件3100余件,收繳盜版制品605萬件;海關查獲進出口侵權貨物1.92萬批次,涉及侵權貨物4095萬件,案值1.82億元。
在這一層面,我國各地紛紛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審理了共享單車、無人機等一批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專利權糾紛案件,有效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全年進駐京交會、文博會、科博會等大型展會32個,出動專利執法人員約600人次,處理專利案件144件,有效維護了展會知識產權秩序。上海市建立了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持續加大專利行政保護力度,深化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試點,推動建立展會、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長效保護機制。湖南省知識產權局與長沙海關建立了進出口環節專利保護協作機制,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建立了跨區域專利協作執法和聯合執法機制,進一步加強了電商領域專利執法維權協作。
“我國各地各級政府應該清醒地認識并理解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日益增長的期望,應不斷地落實政府的主體責任,優化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滿足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期望,提高社會滿意度和可及性,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許春明表示。
強化保護助力經濟
知識產權保護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調查報告》顯示,按照2016年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和各省區市人均GDP數據,高于全國人均GDP組的11個省區市中,北京、內蒙古、重慶、江蘇的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許春明介紹,有研究表明,知識產權保護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呈U型關系,當經濟發展水平超過某一臨界點,知識產權保護能促進經濟發展,顯然,我國已經大大超過了該臨界點。因此,在理論上,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期望值越高,政府和市場主體對知識產權保護越重視。高人均GDP組的最高滿意度和最低滿意度之間的分差較小,具有收斂性,反映了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普遍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而低人均GDP組的最高滿意度和最低滿意度之間的分差較大,具有離散性,反映了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仍有差異性。
在適應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方面,我國一些區域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也各具特色。201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共同簽署了《關于知識產權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會商議定書》,“一局三地”將在構建知識產權一體化保護體系方面展開合作,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河北設立中國知識產權執法(華北)調度中心,統籌調度華北地區知識產權跨區域侵權案件的執法協作,快速調處京津冀重點行業知識產權重大案件。2017年11月,泛珠三角區域各方代表簽署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協議》,各方將在引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降低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層面展開合作。在剛剛過去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滬蘇浙皖四地聯合簽署了《長三角地區知識產權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根據該協議,四地將通過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協作、健全區域內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街接機制、建立形成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協作機制,構建長三角地區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我們也應注意到,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具有知識產權保護實際水平與公眾對此期望值的兩個變量,評價結果具有一定主觀性。”許春明同時表示,經濟發達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期望值普遍較高,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期望值相對較低,相同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滿意度反而更高,而時間序列的縱向比較更能看出我國各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獲得的認可以及在激勵創新創業、提高經濟競爭力中所發揮的重要支撐作用。